春季谨防宝宝“肠打结”

来源:外二病区  项本宏  发表时间:2009-03-06 16:14 浏览次数:2656
    肠套叠(俗称“肠打结”),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现象,最常见的是小肠套进大肠中,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。一年四季都可发病,但以春秋季节较多,可能与这两个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和淋巴腺病毒感染多发有关。我国婴幼儿肠套叠发病率较高,男孩居多,约占2/3,多发生于1岁以内,尤其是4—10个月的肥胖婴儿,2岁以上发病明显减少。肠套叠是肠管运动机能发生紊乱所致。诱发肠蠕动紊乱的因素在婴幼儿生活中并非少见,如饮食习惯的改变,从单纯吃奶到增加半流食及断奶,由肠炎、菌痢导致肠蠕动加剧。此外,肠道寄生虫,如蛔虫、蛲虫及其分泌的毒素亦可使肠运动发生异常 。

    肠套叠通常起病急骤,常发生于肥胖的健康乳儿,多以阵发性哭闹为首发症状,主要是肠套叠发生后,肠道为克服梗阻而加紧蠕动至阵发性腹痛所致;部分小儿在右侧腹部可摸到腊肠样的包块,多能推动;血便是婴幼儿肠套叠的另一主要症状,家长也大多由于见到血便而带小孩就诊。一般在病后8—12小时,患儿即可排出血便。最典型的血便是果酱样大便,也有少数为淡红色血水。但也有少数患儿血便出现很晚,甚至不出现血便。

    根据婴幼儿阵发性哭闹、果酱样大便、腹部包块,急性肠套叠诊断一般并不困难,一旦诊断成立,应及时治疗,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。一般在发病48小时内可行空气灌肠整复,既可确诊,也可治疗,可避免手术,成功率可达90%。若空气灌肠整复不成功则需手术复位。若延误诊治,套叠的肠管可能发生坏死而引起严重后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

    婴幼儿肠套叠发病有着特定的年龄段——2岁以下,尤其是4—10个月的肥胖婴儿。若您的宝宝正是该年龄段,特别是在春秋季,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,请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的小儿外科就诊。

Copyright ©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8004843号-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12340200485121790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