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预防肠道病毒EV71感染

来源:消化内科  沈翔  发表时间:2008-07-01 16:38 浏览次数:2620
    从今年3月上旬开始,我省阜阳市几家医院陆续收治了以发热伴口腔、手、足、臀部皮疹为主的疾病患者,少数患儿伴有脑、心、肺严重损害。卫生部派出的首批流行病学、临床、检验专家4月16日抵达阜阳,至4月23日,最终确定该病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。

    肠道病毒感染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,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、柯萨奇病毒、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的71个血清型等,肠道病毒71型为新型肠道病毒的一个血清型,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等的常见病原体。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,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,少数病情较重,甚至会引起死亡。且四季均可发病,以夏秋季多见。

   该病的潜伏期为2~7天,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该病传播方式多样,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。病毒可通过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等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;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;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,可经口感染;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感染。

   人群对肠道病毒EV71普遍易感,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。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,因此,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。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,因此,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,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

   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后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,由于感染早期大多数都没有腹泻,且症状和一般呼吸道感染类似,因此,肠道病毒感染很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、不明原因发热、流行性胸痛、病毒性脑炎、病毒性心肌炎等等。多数患儿突然起病,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—2天与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,多在38摄氏度左右。在患儿手、足、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,皮疹通常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不结疤;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,患儿往往会流涎、拒食,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,同时体温也会下降。

   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往往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,如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炎、暴发性心肌炎等,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,病情发展迅速,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,多在发病后3天-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、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,并可引起死亡。发现孩子发烧、有皮疹等症状,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。根据医生建议,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。

    预防建议:

    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,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:

    1.饮食应清淡,多吃蔬菜、水果

    春夏之交是病毒传播疾病高发的季节,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,保证充足休息,不要让孩子太过疲劳,以免免疫力下降。也别让孩子肠胃太“疲劳”,少吃油腻、燥热、难消化的食物。因为,一旦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,肠道病毒就会有机可乘。应该多吃蔬菜水果以及清淡饮食。

    手足口病患儿的饮食更应以清淡、容易消化为主,清水煮面条、稀饭、粥、馒头、米饭、青菜等都不错。家长还要注意避免让孩子食用高蛋白食物、饮料、水果、油腻食物以及干硬、难消化食物,以避免胃肠黏膜屏障被破坏后,病毒继续扩散,导致病毒性脑炎、病毒性心肌炎、休克、肺水肿等严重疾病。

    2.注意个人卫生,勤消毒、勤洗手

    由于肠道病毒特点是室温下可存活数日,50℃可以迅速灭活,烧开的水中无存活病毒。因此,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是在疾病流行期,注意食用和饮用新鲜熟食。最重要是注重个人卫生,保持空气流通,饭前便后应及时洗手。

    这些肠道病毒对一般理化因素抵抗力强,抗乙醚、乙醇、煤酚皂液等一般消毒剂,耐低温、耐酸;而对氧化剂(游离氯、高锰酸钾等)却非常敏感,也可被甲醛、酚和放射线灭活。家长可以到市面上买些家庭消毒剂对孩子的玩具、毛巾、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;另外,餐具要放进高温消毒柜消毒。手足口病的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;将衣被在阳光下曝晒,室内保持通风。

    3.适当给孩子服用板蓝根

    家长可适当给孩子服用一些板蓝根、维生素C防病。同时,增强孩子的体格锻炼,有利于防止本病的流行。

    4.学校应加强晨检制度

    在托幼机构、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、学习的场所,建议要做好晨间体检,发现有发热、皮疹的孩子,应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,同时报告相关部门。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,避免传染给他人,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。如发现保育员、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,应立即暂停工作,及时就诊。

Copyright ©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8004843号-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12340200485121790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