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住嘴迈开腿 不做“糖妈妈”

来源:    发表时间:2015-08-03 11:04 浏览次数:2761
    转载自《芜湖日报金周刊》  2015年4月24日

    本期嘉宾  市一院内分泌科   苏刚

    近几年,一个新名词在准妈妈中流行开来——妊娠糖尿病。不少女性怀孕后,都会加强身体的滋补,以保证胎儿发育的需求。不过,在生活中,很多的准妈妈们又都进入了另一个误区,那就是吃得太多,营养过剩。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,不少孕妇就不知不觉中有了“甜蜜”的烦恼,患上了“妊娠糖尿病”。

    为什么我是“糖妈妈”?

    今年35岁的林小姐是一名五岁宝宝的妈妈,去年做出要二胎的决定不久就如愿怀孕了,然而让她苦恼的是,在最近的一次产检中,她被诊断出患上了妊娠糖尿病。一听到说有糖尿病,她开始有点担心,不知道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健康,尤其是胎儿的发育,“我怀大宝的时候一切正常,血糖也不高,而且我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,怎么会得妊娠期糖尿病呢?”她很是不解。

    就这类“糖妈妈”常提出来的问题,市一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苏刚解释,这是因为在怀孕后,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会产生变化,胎盘组织会分泌出一系列的激素及因子,对抗胰岛素的作用,使得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下降,“胰岛素能管血糖,可既然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,为了维持正常的糖代谢水平,孕妇身体要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,如果分泌跟不上,就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。”

    “对于妊娠糖尿病,孕妇一定要重视起来,但不要过度担心。”苏主任说,其实,根源是个人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,补得太多太足了。特别是有家族史的、肥胖的、年龄在30岁以上的孕妇都易成为“糖妈妈”。

    “糖妈妈”少吃多动就够了?

    侯女士今年34岁,怀孕25周做了糖尿病筛查,不幸加入了“糖妈妈”的大军。医生建议她先进行饮食+运动的干预,复查时如果血糖仍未达标,就可能需要启用胰岛素治疗。侯女士对要使用胰岛素忧心忡忡:“我的血糖就超标一点,是不是平时少吃多动就行了?孕期用胰岛素安全吗?”

    苏主任说,侯女士的例子很有代表性,说出了大多数糖妈妈的心声。提到胰岛素治疗,很多糖妈妈的第一反应都是拒绝,能不用药就不用,而只愿意接受饮食和运动治疗。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,从饮食+运动开始干预并没有错,问题是,孕妈妈饮食控制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。而饮食控制不佳,就容易发生高血糖,可能导致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、羊水过多、泌尿系统感染等。同时可能导致胎儿畸形、流产、高胰岛素血症、巨大儿。孩子将来发生肥胖、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的风险也大大增加。如果过度控制饮食,孕妈妈可能出现低血糖、营养不良、饥饿性酮症等危险,胎儿则可能面临出生体重低、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受影响等一系列危害。因此,苏主任强调,糖妈妈如果饮食控制一周血糖仍未达标,就应在合理运动饮食的基础上及时采用胰岛素治疗,以避免过度的饮食控制。

    “糖妈妈”或影响宝宝一生健康

    “祝你生个大胖娃娃”,这是祝福孕妇用得最多的话语,然而,胎儿太胖也不是好事,不仅会给孕期的妈妈带来负担,宝宝以后的护理也需要特别的关注。今年28岁的黎女士生下一个9斤6两的胖小子,她告诉记者,她的大女儿生下来也有8斤重,也属于巨大儿。而怀此胎时,B超检查医生说她羊水偏多,小孩有点大,不过她没太在意,估计也会跟第一胎差不多,但没想到有这么大。

    对此,苏主任说,从临床上看,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容易生出巨大儿、低重儿,新生儿出生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低血糖,而最大的风险则可能形成胎儿源疾病的基础,造成孩子成年后容易出现糖尿病。一般刚出生的新生儿体重6-7斤最为合适,但是不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生出的小孩宝宝都是8斤以上,生巨大儿的几率比较高。“长得胖乎乎的宝宝虽然看起来很可爱,但实际上胖对身体并不好,今后患肥胖、‘三高’的风险也比较高。”苏主任说。

    此外,妊娠糖尿病孕妇本人则容易出现早产、难产、流产和妊娠高危症,也会在分娩时候因胎儿巨大而难产带来产后出血、新生儿缺氧、产道裂伤等风险。不仅如此,怀孕的女性一旦患上了妊娠糖尿病,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以及做好生活方式干预调控,在生育后则很容易演变为二期糖尿病,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,终身患病。

    □本刊记者  彭璐/文

Copyright ©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8004843号-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12340200485121790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