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医话健康】普儿科副主任徐济宝:夏日炎炎,如何有效预防儿童常见病?

来源: 发表时间:2022-06-02 14:51 浏览次数:2481
       夏天已经到来,今天为大家普及一下夏天流行的两种儿童常见疾病——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。这两种疾病都属于肠道传染病,急性发病,如果处理不及时就容易导致很严重的后果。
       一是疱疹性咽峡炎,它由肠道病毒引起的,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,以粪-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,传染性很强,传播快,遍及世界各地,呈散发或流行,夏秋季为高发季节,主要侵犯1~7岁小儿,幼儿园多见。临床以发热、咽痛、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,为自限性疾病,一般病程4~6日,重者可至2周。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,系不同型病毒引起,潜伏期为2~4天。常急剧发热,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,偶见高达40℃以上,甚至引起惊厥。热程一般2~4天。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,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。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、拒食、烦躁不安。有时伴头痛、腹痛或肌痛,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,表现为咽部充血,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(少则1~2个,多达10余个)小的(直径1~2mm)灰白色疱疹,周围绕以红晕。2~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,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。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,也可位于软腭,悬雍垂,扁桃体上,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。
       二是手足口病,它也是肠道病毒感染,有20多种(型),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 A16)和肠道病毒71型(EV 71)最为常见。手足口病是丙类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表现口痛、厌食、低热、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,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,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,导致死亡。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,主要对症治疗。由于其病原学复杂,也可以再次得手足口病。由于感染原是基本相同,所以前者可以很快发展成后者,临床上也叫姐妹病。我们国家自主研发成功肠道病毒71型(EV 71)疫苗,就是这种病毒感染后果很严重,死亡率高,但接种这种疫苗不能完全避免得手足口病。
       为了预防这两种急性传染病,我们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:1、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。2、看护人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,并妥善处理污物。3、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。4、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5、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。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,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;轻症患儿不必住院,宜居家治疗、休息,以减少交叉感染。6、每日对玩具、个人卫生用具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。7、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,发现可疑患儿时,采取及时送诊、居家休息的措施;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。
 

Copyright ©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8004843号-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12340200485121790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