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医话健康】市一院中医科主任陈宇:中医药防治秋冬季肺炎

来源:文/陈宇、郭立 编辑/余婕 审核/魏兆明、吴云霞 发表时间:2023-11-03 15:26 浏览次数:1863

“残云收夏暑,新雨带秋岚”,高温难耐的夏季已过去,我们迎来了天高露浓的秋冬令季节。秋季空气干燥,气温渐低,阳退阴生,生气闭蓄,万物开始收藏,是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,需要时刻保持警惕。中医养生多从饮食调养、起居调养、运动调养、精神调养四方面进行。

一、饮食方面,应遵循“秋冬养阴,无扰乎阳”原则,少食生冷,一般人可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。多饮豆浆,多吃新鲜蔬菜,以及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进行食补,为抵御冬天严寒补充元气。推荐药膳:①山芪莲实排骨汤:怀山药、莲子、芡实各30克,黄芪15克,猪排骨500克。功效:健脾益肺、祛湿化痰。②扁豆薏米猪肉汤:扁豆10克,薏米10克,怀山药15克,猪肉半斤。功效:健脾祛湿、养阴润燥。③参芪土鸡汤:党参15克,黄芪30克,银耳50克,香菇6只,母鸡1只(约1250克)。功效:健脾补肺、益气固表。④百合莲子粥:百合、莲子各30克,红枣3枚,大米200克。功效:健脾益气,养阴润肺。⑤黄芪杞子粥:黄芪、枸杞子各30克,大米200克。功效:补脾益肺、养血生津。⑥山药红枣粥:怀山药30克,红枣3枚,大米200克。功效:补脾益肺,养胃生津。

二、起居方面,注意保护阳气,养精蓄锐,做到早睡晚起,以待日光。注意避寒就温,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,导致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。在白天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

三、运动方面,应注意保暖,预防感冒,但不要穿着过厚,避免大汗淋漓,以微微出汗为宜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不要做剧烈运动;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,包括慢性支气管炎、肺心病、哮喘等患者,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。

四、精神调养方面,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,以敛阴护阳为根本。在精神调养上力求其静,保持精神情绪安宁,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。

同时传统中医药可通过经络、香囊及熏洗提高防病能力。

(一)经络保健

寻找下列有明显压痛或者酸胀感的经络和腧穴进行经络循推,促进气血运行,提升脏腑自我保护能力,预防病毒对脏腑的侵害:肺经(孔最、尺泽)、大肠经(曲池、手三里)、心包经(郄门)、心经(少海)、脾经(三阴交、阴陵泉、地机)、胃经(足三里、上巨虚、下巨虚)、肝经(曲泉、中都)、胆经(阳陵泉)。

(二)中药香佩疗法

苍术、佩兰、艾叶、桂枝、白芷、防风等中药按比例研磨成粉,具有益气固表、除湿防感之功效。装入布袋中,每袋25克,随身佩带、防置于居室内或挂在车内。禁忌:孕妇禁用;过敏体质者慎用。

(三)中药薰洗处方

黄芪、防风、桂枝、生姜、木瓜、石菖蒲、艾叶、紫苏叶等装入布袋,按常规中药煎药方式水煎。足浴药液的水温宜38-40℃,以脚背泛红、身体微微出汗为宜,时间20-30分钟。可以益气温阳,活血通络,除湿辟秽。

中医认为秋冬季肺炎属于“咳嗽”“肺炎喘嗽”的范畴。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病程,采用“散”“清”“养”的治疗原则,临床一般分为风寒闭肺、风热闭肺、痰热闭肺、阴虚肺热、肺脾两虚等不同证型。出现症状后应当及时就诊,以防延误最佳诊疗时机。

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日上午8:00-11:30,下午13:30-17:00。

门诊电话:2676143.



Copyright ©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皖ICP备08004843号-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:12340200485121790Y